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 MOBI 电子书

作者: 李华伟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由李华伟编著。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按照己一五伦一五伦之外的顺序,考察了李村普通村民与基督徒在自我、五伦内及五伦之外关系建构上的不同展示与表达。
伦理的转型与自我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宗族的弱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个体自我中心主义膨胀,传统时期作为继嗣续谱内的自我日益异化为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在道德权威与道德舆论压力缺席之下,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必然不断突破伦理底线,造成道德失范的局面。
李村个案说明,村民孝道现状堪忧,儒家孝道伦理已在李村教堂区域内失去了基础,只是作为一种需要被激活的伦理之一处于潜伏状态。与非基督徒村民的普遍不孝行为相反,李村基督徒相对比较孝顺。在基督徒新自我以及分别为圣、与世人相区分的观念下,基督徒强调孝顺,但所践行的孝道伦理,却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充满悖论的事实是:乡村基督教恰恰充当了激活儒家孝道伦理的工具。基督教激活了儒家伦理,但同时也改变了儒家伦理。
就五伦之外的伦理而言,儒家比较薄弱,而基督教则较为丰富。李村基督教领袖通过塑造魔鬼、开展属灵运动、分类治理、树立榜样等治理术,树立了基督徒群体的身份边界。基督教传人后,基于信仰而产生的“灵胞”之间的信任,甚至扩展至从未谋面的基督徒,信徒之间建立了超越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基督徒独特的群体身份促使其培养了博爱、怜悯与宽容精神,逐步改变着当地的某些社会交往规范。在传统“积德行善”的公共参与伦理之外,李村教会树立了新的公共参与伦理。李村教会对内可以促进合作习惯与公共精神之培养,对外可以促进国家意识之培养,可成为一定程度上富有公共性的社会组织。
研究发现,基督徒新自我的确立是基督徒能够践履孝行、改变交往规范及从事公共参与的前提,而“分别为圣”“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做盐做光”则是基督徒践行伦理的动力。基督教并未像韦伯所言的那样全面塑造基督徒的生活,“区别于世人”“分别为圣”的逻辑只适用于李村基督徒孝道、 “行善”式的公共参与行为,而并未延伸至计划生育、送礼等行为。
在“区别于世人”“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等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下,李村基督徒与世人相区分的愿望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果真将基督徒塑造得与非信徒不一样,这种不同反而成为其自我的定位和群体身份标志。这样,在外人看来,基督徒在孝行、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方面确实与非信徒不一样,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徐仁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古典文献专家,擅长从语法、虚词入手解诗。《古书属读研究》是徐仁甫先生的遗稿,分“误读现象”三卷八十三条,“误读原因”二卷五十五条,“正读方法”二卷五十六条。《古书属读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66 Likes
《徐仁甫著作集:古书引语研究》讲述徐仁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古典文献专家。《徐仁甫著作集:古书引语研究》是作者的遗稿,分八卷:前人引语之作用、前人依照引、前人变易引、前人引语通则、前人引语变例、古人引语起止例辨、前人引语之失误、后人对引语之误会、后人对引语之利用。...
64 Likes
《数字时代的图书》讲述五百多年来,书籍一直都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教育和学术所依赖的基础。如果没有以书籍为形式一代代保存、传播、传承下来的资源财富,很难想像西方文化乃至当今世界文明将会是怎样的。但是最近几年,却涌现出这样的猜想,那就是我们熟知并重视的这个五百多年的文化是否有消失的可能。今天,图书出...
104 Likes
《〈日书〉图像研究》的主体是《日书》中以干支为坐标的式图,及各种以线条、符号、图画组成的图像,将这些材料从众多的出土文献中检择出来,归纳在一起使之成为独立的子题,并按照时代加以排列,考察发展演变的脉络。通过本论著的研究,可以极大丰富人们对于《日书》各种图像内涵与源流的认识,同时建立系统的研究,在战国...
76 Likes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
64 Likes
本书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新颖框架,讨论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检阅了俄国形式主义、爱森斯坦、巴赞、麦茨对叙事学理论的贡献,又对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逐场逐镜深入分析,结合图表进行跨文本的研究与拆解。  同时,作者还论及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叙事传统的关系,所涉及的片例从中国早期电影《劳工...
92 Likes
《释名》声训是民俗声训,其中有一些与科学的词源相合,这是学者在传世文献的背景下已经证明了的。而出土材料由于可以提供大量先秦两汉的具有明确时代层次的文字形体及使用词例,其在《释名》声训研究方面有着传世典籍所不具有的价值。本书在对《释名》版本进行选择并校勘的基础上,将其中明言"X,X也"的声训置于先秦两汉出...
171 Likes
《唐研究(第18卷)》以唐代及相关时代的研究为主,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美术、考古、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传统学术问题。其特色是论文之外,发表新史料、书评和学术信息。...
124 Likes
本书对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商代中国、墨西哥谷地的阿兹泰克及周边人群、玛雅、印加和约 鲁巴等七个记载最丰富的古代文明,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对于不同文明的社会政治组织、经济制度、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惊异,发人深省的卓见。与此前研究不同的是,本书对不同文明的相同和相异之处给予了等同关注,尤其...
111 Likes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不仅对秦和西汉的印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还收录了秦西汉时期几千枚印谱,是目前为止收集资料最为完备的,为后人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成果曾经高明、李学勤、裘锡圭、林甘泉等专家学者评审鉴定,被认为是作风严谨、最见...
143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