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历史--巴托尔德文集第2卷第1册第1部分/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TXT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苏联作家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巴托尔德编著的《中亚历史--巴托尔德文集第2卷第1册第1部分(上下)》本文库所收大别为三类:一、究专著;二、译著;三、知识性丛书。其中,研究专著旨在收辑有关诸课题的各种研究成果;译著旨在介绍国外学术界高质量的研究专著;知识性丛书收辑有关的通俗读物。这三类著作对于一个学j科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主要分为作家评论和当前文学现象批评两部分,主要考察史铁生、王安忆、莫言、余华等作家的创作,以及当前有代表性的文学和文化现象,试图以之来透视二十一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而思考不断变化着的文学问题。...
60 Likes
《多元文化的交融:辽代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收论文大部分集中于对辽代佛教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也有论文探讨辽朝的道教、儒学,或对契丹史的基本材料进行文献学分析,或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前人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论。书中通过对文献、石刻资料的考证和辨析,特别是考古材料的运用,结合历史学、社会学和艺术史的视...
78 Likes
《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大学之道丛书·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采用了历史“旅行”的手法,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约翰·亨利·纽曼和他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念》,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大学组织和文化所发生的变革而展开。“旅行”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学历史,其叙述的重心是形成了纽曼大学理念的牛津、...
96 Likes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雪城(套装共2册)》中有必要对“朝内166人文文库”这样的命名予以简要说明:“朝内166”是我们赖以栖身半个多世纪的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大师,沁透着一股股书香,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灵魂地标;“人文文库”似已毋须赘言;而随后还将对文库该辑所集纳之图书某一门类予以描述,我们的...
125 Likes
《北京大学宗教学文库·景风梵声:中古宗教之诸相》所收文章使用的材料也有了许多新的补充,但收入《北京大学宗教学文库·景风梵声:中古宗教之诸相》的文章都未作修订,保存了历史的面貌,更主要是这些论文的基本看法并未因为新材料的出现而动摇。在我看来,虽然不少主题在学科之内有了一些变化,如中国景教史、中国佛教史等都...
107 Likes
本书作者一直关切文学性的问题,并始终坚持在文学研究中贯彻文本细读原则,强调艺术感受力、文学悟性、审美精神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本书也试图把文学性进行多向度的理解,尊重与还原文学在其历史进程中固有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进而尝试深入理解文学在其创作与被阅读的过程中所关涉的心灵活动和精神历程。...
142 Likes
本书包括论及中国新文学中有关现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两个不同部分的内容。在现代文学方面,首先探讨了构成胡适所倡导的五四文学革命的两个重要支点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学进化观念,以及新时期有关五四阐释的一些问题;其次考察了构成现代性重要内容的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对派的学衡...
151 Likes
《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大学之道丛书•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近二十年来西方文化界探讨大学使命的扛鼎之作,在美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为什么而活”——这是人生中最最大的问题。然而,在现代研究理想的影响下,今天的大学从教室里摒除了这一问题。在这本雄辩、流畅而又深思熟虑的著作中,安东...
113 Likes
《辽代墓葬艺术中的捺钵文化研究》内容简介: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各个游牧民族中,契丹民族的文化承上启下,其文化特征是以捺钵为主体的草原游牧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民族性、地域性、游牧性和变异性是其基本特征。由于捺钵文化的游牧特色极其突出,同时这一文化在与当时各类文化要素之间的交融与互动方面...
110 Likes
    阿尔夫·罗斯编著的《指令与规范》在全面阐述指令(规范)的性质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建构道义逻辑的可能思路。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引论部分区分陈述式言语与指令式言语;第二部分阐明了命题及其不同的运用形式;第三部分阐明了指令的不同类型及其运用形式;第四部分将规范界定为一种以特殊方式与...
82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