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 PPT 电子书

作者: 李遇春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作者近年来一直倡导新实证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批评中应注重“形证”、“心证”、“史证”相结合,即审美形式分析、精神心理分析、社会历史分析相结合。这是一种“大文学批评观”,它既是对“文史哲”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形态的回归,也是对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多种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融合。本书收录了作者十多年来的文学批评文章20余篇,内容涵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观察、革命年代的文学蜕变、变革年代的文学突围、聚焦文学鄂军等四个方面。所收文章以追求新实证性的文学批评为学术旨趣,少数为作者早年习作,由此可见作者从阐释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里程。
 
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省河北,全程参加并指导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表示,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就是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希望大家打消顾虑、敞开思想、坦诚相见。坚持开门搞活动,吸收群众广泛参与,虚心听取意见,是这次...
156 Likes
《革命的张力——“大革命”前后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思想探求(1924—1930)》:"大革命""前后,""五四""一代文学家、新青年普遍经历了""从文学到政治""的冲击与转变。这一过程不能单向化约为他们被政治吞没、异化。毕竟,新文化运动展开的过程就是其变质与蜕变的过程,正是新文化自身的危机导致了新文化群体从弃绝现实政...
101 Likes
《表面与深度:批评与文化的辩证法》内容简介:艺术该如何欣赏?是耽迷于动人的形式或外观,抑或是“穿透”其表面,探寻其心理、政治、文化或历史的内涵? 美学史上,持这两种观点的人都大有人在,表皮与深层的张力贯穿了整个理论发展的历程,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德里达、迪基,莫衷一是。《表面与深度》一书应对了这一难题,...
192 Likes
本书由编者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外国电影批评佳篇中精心挑选结集而成。其中既有犀利、感性的散文式表述,又有展现理性之美的雄辩佳作,有安德烈•巴赞等理论巨擘对电影本质的阐幽发微,安德鲁•萨里斯等学院派教授对电影作者独辟蹊径的颂扬,萨义德、桑塔格等文化学者旁征博引的发散式评论,也有以宝琳•凯尔为代表的对玄奥理...
192 Likes
本书由高友工和梅祖麟合著的三篇论文,先后发表于1968、1969、1971、1973以及1976年,原载于《中外文学》,为其返台讲学之稿,后收入黄宣范所著《翻译与语意之间》(台北联经,1978)。这三篇评论唐诗审美功能的论文深化了唐诗格律的演化研究,章明了中国文化的抒情传统。高友工在海外汉学圈影响深远,他被认为是继陈世骧之...
160 Likes
《批评与回应:陈嘉映哲学三十年》主要内容包括:童世骏理性、合理与讲理——兼评陈嘉映的《说理》;周濂道德说理的限度;张建新说理一论证及其他——《说理》第7章与《看法与论证》;王静如何理解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论等。...
100 Likes
本书收入作者的15篇论文,2篇之外,其余均写作和发表于2008—2012年。中心内容是从思想史、文学史与文化研究的角度,在批判性的当代视野中,考察有关“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问题的不同侧面。全书分四辑:第一辑《“打开”80年代知识体制》,是对新时期文学与知识体制的重新解读;第二辑 《50—70年代文学的意义》,力图探寻重新进...
171 Likes
《看照片看什么:摄影批评方法(插图第5版)》内容简介:全书按照描述、阐释、评价和理论化这些主要批评活动加以组织,并围绕下列四个问题展开:我看到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精彩吗?它是艺术吗?通过以著名影像作品为范例,探讨上述主要问题来解读摄影批评,教会读者欣赏影像作品,写作专业影像批评。最新第5版,增加了多幅...
178 Likes
本书意在从历史与理论的多重视角,质疑西方纪录片长期以来对影像与真实所做的二元区分,并对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做了间接回应。作者认为,纪录片、真实与纪录片观众之间的协定远比许多理论家直截了当—— 纪录片永远不会成为真实本身,或因其具备再现的特质而抹杀真实、使之无效。并且,观众不需要透过任何标志或引号,就...
162 Likes
《摄影新批评丛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现象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摄影批评、摄影史研究、随笔以及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样式,全面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的文化图景。本书为《摄影新批评丛书》之一。中国摄影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摄影批评家和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佚在各种报刊文集杂志网...
114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