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 WORD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内容简介:在西方国家一片萧条的时候,从北京到开普敦,从新加坡到里约热内卢,也就是说在世界的东方和赤道的南方却一片繁荣的景象。人们生活富足,乐观向上。尤其是中国,它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是最高的。
为什么面对全球化同样的问题,西方和东方却有如此大的同?作者认为,西方人太容易自我满足,享乐主义至上,只顾眼前利益。西方普遍认为,消费是经济前进的动力,政府鼓励人们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作者认为,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更好的经济刺激方式了。而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了起来,这种结合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中国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在《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中,作者始终在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比西方和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她认为,中国模式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的危机和资本主义的衰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也有助于西方纠正过去20年所犯的错误。面对西方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中国家对人权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那些食不果腹的人,言论自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生存权。不考虑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就大谈特谈所谓的人权,实际上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和空谈,毫无意义可言。
不论你对中国发展道路踌躇满志,还是困惑不已,阅读《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带给你的一定是与众不同、醍醐灌顶的感受。
《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内容简介:作者基于《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一书对"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所作的分析,在本书中讨论"90年代"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转向,主要关注思想文化领域迥然不同于80年代的表现和应对,包括以北京为中心的回旋曲折的思想论争、关于上海的文学...
148 Likes
这本游记的内容是作者在1894年从上海徒步旅行至仰光时的见闻。莫理循用他独特的视角准确详实地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许多被忽略的细节。在他的记述中,一个贫穷、落后但不失活力的旧中国跃然纸上。...
84 Likes
未来三年,将是推动改革的关键时期,本书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热点,对房地产调控、医疗改革、行政改革、自贸区建设、人才危机、世界能源格局、国际贸易规则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观点独到,语言犀利。作者或援引、或驳斥了吴敬琏、郎咸平、林毅夫、迟福林等多位名家学者的观点论断,分析了中国将在未来三年遇到...
152 Likes
郑庄公僭越君臣;州吁弑君篡位;卫宣公淫母通媳;齐襄公乱伦亲妹妹,情杀妹夫鲁桓公;卫懿公爱鹤亡国;曹共公不爱江山不爱美人,专爱窥人洗澡;君臣同乐,乐的是淫乱婶母;美女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二卿”…… 《诗经》中作品所表达的,不仅有愤懑的情感,也有赞美的言辞;不仅有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历史事件的记录;...
143 Likes
《中国盒子》是杜君立第一本随笔精选集,总共收入了25篇随笔、杂文和散文。这些文章写于2009年到2013年之间,最早发表在杜君立的个人博客上,其中一些文章流传甚广,被纸媒转载。《中国盒子》由杜君立先生亲自编选,并经过重新修订。...
107 Likes
解析经济问题,把握财富走向,著名时评人石述思再度出击。中国社会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迭积的局面:国家对内要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对外要与其他国家展开各种博弈;民营企业步履维艰,面临着融资、信誉、技术等多重危机;个人理财难寻出路,低迷股市不敢轻入,投资房产政策受限,银行储蓄不断贬值。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
69 Likes
《典藏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选定1840-1920年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下篇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按照...
150 Likes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2版)》内容简介:仔细领会作品的内在精微之处,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提供更多言说和阐释的可能性。他带我们展开了美不胜收的文学之旅,而且给了我们领略文学风景的神秘钥匙,去感受现实中可能找不到的完整美好的生命境界。...
151 Likes
《走出区域研究:西方中国近代史论集粹》收录了12篇过去20年里发表在重要英语出版物上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学者。全书可分世界·区域·国家、革命作为历史变化的形式、城市与日常生活史、社会与历史之延续四个部分,大致反映了“走出区域研究”以后的学术关...
121 Likes
作为学者,他景仰华夏绵延悠久的文化;作为政客,他图谋中国地负海涵的资源。他品评的对象从黎民百姓到达官贵胄,他探访的足迹从偏僻乡里到繁华大都。旁观者清,德富苏峰在他的漫游日记里,用战略家的眼光评述近代中国的潜力和弊病。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100年前的中国社会生活、民俗风情。...
103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