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珍品临摹本:王羲之墨迹选1 MOBI 电子书

作者: 孙宝文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碑帖珍品临摹本:王羲之墨迹选1》附有「远宦帖」翠张印页,供读者欣赏。学书必学王羲之。然而,王羲之真迹早已字无存。幸好,还有少量唐代临摹本留存于世,展现出「书圣」遗墨的神采。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姨母帖」、「初月帖」纵二十六点三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雨后帖」,纵二十五点七厘米,横十四点九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上虞帖」纵二十三厘米,横二十六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远宦帖一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二十一点三厘米;「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合为一卷,纵二十五点八厘米,横四十七点八厘米;「快雪时晴帖」纵二十二点八厘米,横二十四点二厘米;褚遂良摹「长风帖」纵二十七点五厘米,横四十点九厘米;褚摹一七月帖一纵二十七点七厘米,横二十五点八厘米;褚摹「都下帖」纵二十七点九厘米,横二十五点二厘米。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行穰帖」纵二十四点四厘米,横八点九厘米。编者将《碑帖珍品临摹本:王羲之墨迹选1》成倍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
 
沈老于一九四七年受教育部委托书写的《沈尹默书王右军题笔阵图后》字帖,由商务印书馆用珂罗版印刷出版。经战乱,该真迹辗转不知所终,今原迹已佚。一九九二年,上海书店出版的《沈尹默书王右军题笔阵图后》是根据珂罗版翻拍的。本次出版的册页,是沉老为商务印书馆出版而写的自留底稿,弥足珍贵。沈老楷书早年学欧,后尽学...
63 Likes
此为翰墨瑰宝o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阅赏版)丛书一种,原收入《翰墨瑰宝o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一辑)》。原版原大彩印,完整收录了珍本碑帖题记题跋,逼真再现了原刻原拓细微神采。原第一辑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并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一等奖。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普及书法教育,现平装精印...
118 Likes
本书为"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寫下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蹟,愛不釋手,命歐陽詢、褚遂良、馮承素等人臨摹"蘭亭序",賞賜...
79 Likes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王羲之(303-361,一作307-365,又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
185 Likes
此册为沉尹默自书诗词选,书写年代为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多为蝇头小行草书,极为精彩!其《集吴梦窗词联》,放大看笔笔如春蚕吐丝,点画无不沉著飞动,虽纤细之笔画亦饱满丰腴,直可作大字品读。沉老有深度近视,能于极小之字笔笔不苟,非有深不可测之功,孰可臻此!另《自作词四首》有唐宋人遗韵,笔墨精妙,足为法...
118 Likes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王羲之(303-361,一作307-365,又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
177 Likes
临唐玄宗李隆基《鶺鴒颂》并序墨迹,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此作全以自运手法临之,用笔深合唐宋诸大家,其骨肉丰润处又有胜于原帖,酣畅淋漓,诚为不可多得之佳构。节临褚遂良《阴符经》,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沉老所临此帖的墨迹片段。沉老一生致力学褚,当年所临此帖当不在少数,此临作初看似是意临,细观乃知沉老功力不可及处...
124 Likes
《白蕉墨迹集萃(套装共6册)》内容简介:作为中国现当代书法史“海上”帖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书风与深刻的书学见解,为打破碑学独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复帖学的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的作品也对当代书法产生深远的影响。白蕉先生的传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书较少,篆隶书则更少。其行草以二王为宗,清隽秀...
120 Likes
《碑帖珍品临摹本:王羲之兰亭序》中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书圣王羲之与谢安等众多名人齐聚会稽山阴之兰亭。其时,他写下千古不朽、并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名作「兰亭序」。及至唐代,酷爱书法艺术的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真迹。他爱不释手,常于深夜秉烛临摹。他还命朝中大臣冯承素等人钧摹「兰亭序」,赏赐给...
78 Likes
此册所选为沈老书信、诗稿、题跋等墨迹,大多为上世纪四十年代所书。作为文人书法家,日常书写所遗存的手迹,更加值得珍视,更容易感悟其不经意书写时,对书法的真实理解。沈老此时用笔已入化境,已不拘于前人窠臼,点画字形信手而出,有着浓郁的书卷气,内涵丰富,个人面目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是水到渠成之功。...
68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