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 CHM 电子书

作者: 林留清怡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寻味中国》的作者林留清怡是一个ABC,她出生于芝加哥,在南加州长大,从小喜欢写作,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之后才首次来到中国。来到这块陌生的大陆,她发现自己对美食烹饪的爱好和对写作的热爱一样大。她亦发现,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同,中国人对美食充满了热情,汉语中三句话离不开食物和吃,比如说“吃醋”“吃苦”,再比如用“酸甜苦辣”形容人生百味,所以她也希望通过美食走近中国文化,寻找自己的根。
冒险之旅从北京的一所“既没有暖气,也没有量杯”的烹饪学校开始,到山西面摊和饺子馆做学徒工,再到上海外滩顶级餐厅的大厨。从普通的面条、饺子,到狗肉、牛鞭,又或顶级餐厅的饕餮盛宴。在厨房里,在餐桌上,她遍尝独特的中国美食,也碰到形形色色的中国老百姓,并耳闻目睹了这些人物普通或又不平凡的经历、故事;从中折射出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作者以跨文化观察的方式,幽默生动地写下了她的经历。她的文字读来令人垂涎,文字中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酸甜苦辣咸,所有的滋味都在书中一一呈现,从中国人的餐桌看尽中国社会的风貌百态和时代变迁,以及美食如何慰藉人们的心灵。这个“味”,不仅仅是美食佳肴的美味,更是人生的滋味,引人思考,令人回味。
身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风味》杂志、《美食与美酒》杂志等等的资深撰稿人,作者非常擅长讲故事,书中没有夸张的形容词,也没有褒贬分明的形容词或描写,而是以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写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勤劳、善良、朴实、智慧和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基于共通的治学理念与研究领域,2009年10月复旦大学"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立。核心成员为来自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汉唐文献工作室、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文系五个单位的十二位"新生代学者",还有校外和海外学者作为"通讯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加盟。研究班致力于在互相砥砺中提升自我的学术境界,并探索共同研究...
70 Likes
《中国知青文库·生命之歌:青春祭》改编自张曼菱的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她是一位真正的中国布衣女子,她是第一位走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张曼菱是一位创造奇迹的女性,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想,一些情结,我们对自己有许多期许。张曼菱一直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这些事情并不是普...
147 Likes
陈子昂为初唐杰出文学家,诗歌力挽齐梁颓波,散文接续汉魏风骨,所谓"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白居易语)、"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语),于文学史上高标一席。1960年中华上编出版《陈子昂集》,被公认为陈子昂诗文最完备的本子,惜标点仅取旧式句断,且无校勘记录。徐鹏教授生前以《陈伯玉文集》为底本,历时数年...
72 Likes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然而这已经是西周的事...
62 Likes
《日本向西中国向东》讲述:哦,这就是日本。它既很小,又很大;既熟悉,又陌生;既现代,又本土;既文雅,又暴躁;赏花落泪,又曾经杀人不眨眼。它让我艳羡,又让我忌恨;它让我很懂,又让我不懂……我带着中国的眼睛而来,但从“中国眼”里映现的日本,是真日本吗?这里所谓的“日本”,不过是中国眼中的被指代为“现代化”的“日...
83 Likes
《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内容简介:书女雅倩由爱书进而爱上逛书店,走遍中国最有特色的、长久坚持在城市文化阵地上的书店,对中国23个省份的最强大、最有特色的书店进行了基础素描,是一本力求详尽的“中国书店散步指南”。康定斯基:与钟芳玲女士书店系列相比,指南定位是更为实用的导游。携《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逛书店...
156 Likes
本书收入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在诗文方面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方面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大家"。本书汇辑传世《唐伯虎集》七种刻本全部作品为前六卷,以六如居士制义及画谱为...
130 Likes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便衣警察》故事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一九七六年。经群众举报,南州市公安局逮捕了一个名叫徐邦呈的台湾特务。当时没有弄清楚特务潜入南州市的目的,在军代表甘副局长的诱供下,徐邦呈谎称他要在边境接应一支敌人的小分队入境,目的是破坏大陆的批林批孔运动。甘副局...
165 Likes
《沧溟先生集》为迄今最为完善的李攀龙集之整理本,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评选为"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此书以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攀龙后裔李献方刻本为底本,李献方刻本与明王世贞隆庆六年(1572)刻本一脉相承,刊刻之时李献方与友人周乐等人进行了精细校勘,故而质量最高...
178 Likes
本书在中外相关研究论著的基础上,论述了从先秦到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状况与主要特征,是英文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史学史著作。全书着重探讨两方面问题:关注每个时代官方与私家史书的编撰;重视史学思想与历史观念的探讨。既给读者提供了系统的中国史学史知识,又给读者呈现出中外学术界当下的研究信息。...
90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