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 CHM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由李华伟编著。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按照己一五伦一五伦之外的顺序,考察了李村普通村民与基督徒在自我、五伦内及五伦之外关系建构上的不同展示与表达。
伦理的转型与自我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宗族的弱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个体自我中心主义膨胀,传统时期作为继嗣续谱内的自我日益异化为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在道德权威与道德舆论压力缺席之下,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必然不断突破伦理底线,造成道德失范的局面。
李村个案说明,村民孝道现状堪忧,儒家孝道伦理已在李村教堂区域内失去了基础,只是作为一种需要被激活的伦理之一处于潜伏状态。与非基督徒村民的普遍不孝行为相反,李村基督徒相对比较孝顺。在基督徒新自我以及分别为圣、与世人相区分的观念下,基督徒强调孝顺,但所践行的孝道伦理,却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充满悖论的事实是:乡村基督教恰恰充当了激活儒家孝道伦理的工具。基督教激活了儒家伦理,但同时也改变了儒家伦理。
就五伦之外的伦理而言,儒家比较薄弱,而基督教则较为丰富。李村基督教领袖通过塑造魔鬼、开展属灵运动、分类治理、树立榜样等治理术,树立了基督徒群体的身份边界。基督教传人后,基于信仰而产生的“灵胞”之间的信任,甚至扩展至从未谋面的基督徒,信徒之间建立了超越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基督徒独特的群体身份促使其培养了博爱、怜悯与宽容精神,逐步改变着当地的某些社会交往规范。在传统“积德行善”的公共参与伦理之外,李村教会树立了新的公共参与伦理。李村教会对内可以促进合作习惯与公共精神之培养,对外可以促进国家意识之培养,可成为一定程度上富有公共性的社会组织。
研究发现,基督徒新自我的确立是基督徒能够践履孝行、改变交往规范及从事公共参与的前提,而“分别为圣”“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做盐做光”则是基督徒践行伦理的动力。基督教并未像韦伯所言的那样全面塑造基督徒的生活,“区别于世人”“分别为圣”的逻辑只适用于李村基督徒孝道、 “行善”式的公共参与行为,而并未延伸至计划生育、送礼等行为。
在“区别于世人”“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等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下,李村基督徒与世人相区分的愿望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果真将基督徒塑造得与非信徒不一样,这种不同反而成为其自我的定位和群体身份标志。这样,在外人看来,基督徒在孝行、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方面确实与非信徒不一样,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书稿以马注的思想发展为线索,以其思想的伊儒双重文化认同为切入点,在晚明清初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大文化背景下,对马注伊斯兰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考察。书稿主要论证内容如下:马注是兼具回(伊)儒两种文化气质的穆斯林思想家,虽然其思想主体是正统伊斯兰的,但是马注也并不否定或排斥儒家文化,而是强调“回儒兼修”,呈现...
141 Likes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记载了池孟彬先生作为军人和商人的人生历程。青少年时期,承先祖“读书报国”之庭训,1931年考入马尾海军学校。海校毕业后时值抗战爆发,担任长江中游的布雷游击工作。1943年秋参加海军赴英留学考试,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并受训,接收灵甫舰自英回国。后被蒋介石亲批...
126 Likes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董文琦先生口述历史》记述董文琦吉林大学,从事水利建设,负责河川整治与防洪工程,卓有贡献。在台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及顾问凡二十二年,主持各项重大财经审查、组织各种考察团及临时特种委员会,以实地调查,统筹策划台湾重大财经建设的重要事迹。...
137 Likes
《苏联与大同盟(1941-1946年):基于新解密档案的研究》以新解密的档案文献资料为基础,充分参考了俄文、英文两方面的相关著述,对从二战到冷战的苏英美关系基本史实加以细致地梳理和论述,就该时期苏联对外政策和外交中的一些至关重要但颇有争议的问题和相关史实做了全面的讨论和必要的补充,对苏英美大同盟关系的性质和机理...
138 Likes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海校学生口述历史》收录了李连墀、林鸿炳、何树铎、刘定邦、李长浩、王业钧、李恒彰、段佑泰、何炳锐等九位海军人士的访问稿。综合九人所述,其经历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有助于读者从各个角度认识民国海军的面貌,也为民国史研究增添了宝贵史料。...
153 Likes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为丁治磐先生口述一生事迹,从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到加入国民革命军,一直到国共战争时期。重点回顾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时期的作战与治兵经历。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丁将军的治军尤其令人佩服,其为人正直,治兵严厉,是抗战中少有的能与日军持续作战的部队...
76 Likes
《黎玉玺先生口述历史》内容简介:黎玉玺(1914~2003),字薪传,四川达县人。海军电雷学校第一期毕业,后赴德国受训,抗战期间在长江中下游抗击日军侵略,1944年赴美接舰,返国后率舰巡弋渤海辽东一带,并任蒋介石下野时之座舰舰长。到台湾后,指挥台山列岛海战、临阵督导八二三金门会战。历任台湾海军舰队参谋长、舰队司...
124 Likes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初版于2002年,多年来一直被许多大学选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的教材,累计印刷27次,销量45万册。此次增订出版第二版,保留了前版的特点,加大了当代部分的比重,增加了关于“红色经典“、海子、贾平凹、莫言的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通过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
134 Likes
《冷战国际史研究14》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访、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新书评介以及新近解密的中外档案选编、口述历史等。书中所选文章、所论话题、所选编的档案反映了中国学者冷战史研究的关注点,而这些内容也是读者感兴趣的。《冷战国际史研究14》选刊外国学者文章,可...
173 Likes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导论;教会与社会之间:夹缝中的双重身份及其平衡(1949年以前);为基督教服务的组织:失去现实基础的组织身份及其模糊化(1949-1966)等。...
145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