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稻盛和夫4:话说新哲学 PDF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对话稻盛和夫:话说新哲学》内容简介:目前日本已沦为道德沦丧和伦理缺失的社会。两位哲人以政商界为首,对社会各个阶层都进行了严厉批判。在政界,官员们只追求“自利”,为了自身利益,就像“墙头草”一样见风使舵,没有那种勇于牺牲自我,为信念殉道的坚定哲学理念;在商界,日本的经营者鼓励别人利他,自己却口是心非,不愿身体力行;在学校,老师并没有尽到传授给学生做人最低原则的义务,从而导致少年犯罪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把眼界放宽到全球范围,类似问题也不胜枚举。美国的恐怖事件频发,以牙还牙的战争永无休止,人类无法斩断仇恨的锁链,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淖。
针对这些问题,两位哲人不仅仅停留在忧国和哀叹的层面,而是指出了症结所在以及提出了对国家的寄语。两位哲人一致认为,当前日本的“病根”是战后的日本人从不考虑“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本质性问题,内心缺乏笃定如一的哲学。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以哲学为基础的”社会。稻盛和夫提倡“人之道”,即重视以信仰和伦理为基础的“良心”。梅原猛则提出应该创建新道德,即基于曾经在历史长河中塑造了日本民族灵魂的优秀宗教的佛教、儒教和神道,再借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智慧而创建的道德。两个人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他们呼吁,应该及早构建一个以经历漫长历史而形成的“慈悲”、“爱”、“仁”、“自利利他”为精神基础的社会。
具体到如何形成宗教所提倡的“慈悲”“爱”、“仁”、“自利利他”的精神,两位哲人结合儿时的体验、自身生活工作的经历,从文学和宗教等层面,围绕劳动的意义、导致美国恐怖事件频发的世界宗教的本质以及鼓励创造性的社会条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梅原猛认为“利他”就存在于劳动之中。稻盛和夫则认为劳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为了社会和他人”。而这种“为了社会和他人”和梅原猛先生所说的宗教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对于经营企业这种创造性劳动,稻盛和夫认为企业能否成功都取决于不懈的努力和灵感,而现在的日本社会却是对创新缺乏足够包容的社会,因此作者认为应该树立牢固的“利他”理念,并以此高尚的哲学观来重构日本社会的道德体系。
《莱布尼茨不是黄油饼干:将哲学追问到底!》内容简介:万事万物是否如我们所见?死后还有没有生命?性为什么带来快乐,而死亡却不能?神是否存在?宽容是不是让我们更幸福?……哲学既不必无聊也不必复杂——恰恰相反:哲学问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哲学家米歇尔•施密特-所罗门和他的20岁的女儿莱亚在他们合作推出的第一...
122 Likes
《好爸爸的懒哲学》内容简介:智力的发展、独立性的培养、规则的树立、个性品质的形成……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料显示:70%的爸爸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低于20%的孩子对爸爸陪伴自己的时间表示满意,在追求事业与教育孩子之间,很多爸爸难以平衡,陷于纠结中。十多年跨国文化交流的积累,上千位精英忙爸爸...
84 Likes
《哲学的天籁:庄子》是由《庄子》原典中最具故事性的部分采选出来改写而成。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验的哲学。许多哲学家是把一棵活生生的树砍死了,才作分析。庄子则就一棵活生生的树来体验他的生命。世俗的人说庄子是消极的、避世的、颓废的、虚无的。但事实上,究竟谁才是真正面对...
195 Likes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作者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
170 Likes
暂无图书简介!
198 Likes
《厨房里的哲学家》主要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法国传奇政治家和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化作美食奇谈,所写的主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书中第一部分作者谈到了和吃喝有关的一些现象、历史、原因和解决办法,如食欲、宴席、肥胖症和美食主义等,深入剖析人类,尤其是法国人的饮食习惯;第二部分作者则...
154 Likes
全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作者的一些感想;另一类是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陈述本书内容: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生长于大动乱的年代,所以对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弊病有较多的关注,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其中的佼佼者全都直接进入高级专业人才的行列,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关注这些与他们的生活不直接相关的问题。从褒义角度看,我们这一...
181 Likes
《哲学家波伏娃》共八章,在梳理了波伏娃在萨特与梅洛—庞蒂论战中的作用之后,将她的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来界定,涉及的议题有自由和压迫的关系、自由的悖论、以萨德为例探讨性别境遇,最后汇总到“第二性”一书中,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波伏娃对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话语的批评。...
169 Likes
《物理与哲学相遇在普朗克标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研究量子引力论的种种方法,包括主流的和非主流的,还讨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问题,比如不同理论中时空的命运、正则量子引力论中所谓的“时间问题”、黑洞热力学,以及对量子理论和量子引力论的理解之间的关系。...
99 Likes
本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保罗·费耶阿本德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它涵盖了从石器时代洞穴绘画的最早痕迹到20世纪核物理出现的所有时期。为了写作本书,作者耗费了多年的精力,并差点儿丧失理智。费耶阿本德曾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该死的自然哲学”,但也由此成就了他在哲学界的地位。费耶阿本德在书中研究了神话对于自然哲学早期和...
144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