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 MOBI 电子书
格式:
PDF
EPUB
MOBI
TXT
CHM
WORD
PPT
图书简介: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指分布在山西、陕西两省黄河沿岸28个市县的方言。东岸从北到南依次为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等15个市县;西岸从北到南依次为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潼关等13个市县。
历史上,秦晋之间方言关系极为密切,汉代同为一个大方言——秦晋方言,是当时的共同语——“通语”的基础方言之一。唐宋时期,该地域方言属于西北方言,唐宋西北方言的某些特点遗存至今。明清时代,秦晋两省晋语地区自然、社会的封闭性使北部晋语区方言演变缓慢,南部地区,关中方言不仅演变速度快于晋南方言,而且凭借西安的优势地位,对晋南方言施加了强大的影响。就南部对北部的影响而言,关中方言对陕北方言的影响明显大于晋南方言对晋中、吕梁方言的影响。
现代的秦晋沿河方言分属晋语吕梁片、五台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黄河并未构成两岸方言的自然分界线。横向看,两岸对望的方言之间往往属于同一方言区、片,具有许多共同特点;纵向看,关中、晋南的一些方言特点沿黄河上溯,影响着陕北、吕梁和晋西北方言。就存古性来说,沿河方言存在某种不平衡性。其中,山西晋语、陕北晋语在声调、入声韵方面存古性强于南部方言,山西晋语又强于陕北晋语;而晋南方言在阴声韵、阳声韵方面存古性较强。属于关中片的方言(潼关)存古性最弱。
本书以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语音和词汇为主要考察对象,对该区域的方言事实进行描写、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考察和解释。研究中,将秦晋沿河方言及其历史放在官话、晋语乃至整个汉语方言及其历史演变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将方言的共时比较与历时探源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了下列独特的视角:两岸方言之间的差异和互相影响;方言事实的比较和文献资料的印证;沿河方言与古秦晋方言、唐宋西北方言的关系;黄河在方言特点流播中的作用;秦晋两省在历史行政区划、水路交通、人口迁徙方面的密切联系及其对方言关系的影响。等等。
本书贯彻了下列观点:(1)秦晋沿河方言是在古秦晋方言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形成的。沿河方言有许多深层的共同特点,其中不少可以在古秦晋方言和唐宋西北方言中找到源头。如汉扬雄《方言》记载的不少古秦晋方言词,在该区域方言中仍然保存着。再如唐宋西北方音全浊声母与次清合流,读送气音,这一特点在汾河片、关中片保留较完整,又沿河上溯到吕梁和陕北沿河地区,与阳入调相互支持,保留在阳入字中。(2)黄河在秦晋两省沿岸方言之间,连通作用大于阻隔作用,不论语音还是词汇,两岸对望的方言之间存在相当多的一致性,如两岸方言音系之间的“同构共变”。(3)陕北、吕梁方言的形成比关中片、汾河片晚,由于地方闭塞,方言演变比南部地区缓慢得多,保留了许多南部已经消失的语言特点。如:蟹摄一二等、咸山摄一二等舒声见系字韵母有别等现象。但汾河片也有一些古老的特点为北部所无,如曾摄与梗摄舒声韵白读音韵母有别,个别方言咸深摄舒声韵母与山臻摄有别,等等。(4)历史上,该地区曾发生过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大规模融合,并且在语言中留下了的痕迹。(5)黄河沿岸方言在方言区、片上各有归属,具有各自的中心方言,因此,同时处在几个不同的关系网络中。比如,从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看,晋南、吕梁方言与太原为中心的晋中方言存在很大差异,晋中属于全浊平声不送气的方言;从韵母看,吕梁方言的文读层和晋中方言比较相近,白读层则跟汾河片比较接近。再如作为晋语重要特点的“圪头词”,汾河片也有不少,但“圪”的读音多样,能否作为划分晋语的依据之一,还须深入研究。在考察黄河沿岸方言的现实与历史关系时,充分考虑到了这种错综的关系和复杂的背景。
《多元文化的交融:辽代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收论文大部分集中于对辽代佛教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也有论文探讨辽朝的道教、儒学,或对契丹史的基本材料进行文献学分析,或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前人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论。书中通过对文献、石刻资料的考证和辨析,特别是考古材料的运用,结合历史学、社会学和艺术史的视...
78 Likes
《辽代墓葬艺术中的捺钵文化研究》内容简介: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各个游牧民族中,契丹民族的文化承上启下,其文化特征是以捺钵为主体的草原游牧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民族性、地域性、游牧性和变异性是其基本特征。由于捺钵文化的游牧特色极其突出,同时这一文化在与当时各类文化要素之间的交融与互动方面...
110 Likes
《唐代文化与诗人之心》(作者丸山茂)分三部分,《唐代文化与诗人之心》一是白居易《白氏文集》研究,二是唐代讽谕诗、张籍《伤歌行》等研究,三是唐代诗人生活环境的探讨。...
86 Likes
《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中唐文学研究论集》是十位日本学者唐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荟萃,约略反映了日本学界中年一辈专家研究唐代诗文的重要成果。《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中唐文学研究论集》收录了白居易的斋戒;柳诗如何咏出对陶渊明的敬慕等内容,《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中唐文学研究论集》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197 Likes
《韩柳文学论》是松本肇唐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韩柳文学论》所涉范围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韩愈、孟郊、贾岛的研究,二是柳宗元研究。...
61 Likes
本书收录研究清华简、上博简及其他战国、秦汉简牍文书,及敦煌文书等论文三十余篇,反映了当今学术界研究出土文献的最新成果。...
100 Likes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艺概注稿(套装共2册)》是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写的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全书遵循〔通道必简〕的精神,本着〔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寓〔显缺〕于〔隐备〕的原则,对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七种重要的文艺形式,一一进行了论述,其涉及领域之全面和深刻,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
111 Likes
《中唐文人之文艺及其世界》(作者赤井益久)主题集中于中唐诗人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评价,《中唐文人之文艺及其世界》所涉及的诗人主要有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刘禹锡、孟郊、皎然等。...
102 Likes
《中国离别诗形成论考》(作者松原朗)论述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中期约六百年间离别诗创作的历史,《中国离别诗形成论考》描绘出了离别主题在文学史上萌生、形成、确立、衰退的巨大消长的弧线。说明在文学中,主题既是固有模式,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离别主题自身所形成的历史轨迹,便是一个证明。...
177 Likes
《简帛研究(2012)》内容主要包括:出土简帛的辨识、考证;根据出土简帛材料考辩史实,研究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思想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登载有代表性的国外简帛研究译文;综述最新简帛研究状况;简帛研究著作书评;简帛研究论著索引等。...
98 Likes